我的一个朋友名叫王超,他在北京朝阳区CBD从事了八年的对外投资促进工作。去年十一月某个深夜,他通过语音信息告诉我:"兄弟,我这个外商服务平台的业绩目标恐怕难以达成。"语音的底噪中可以辨识出打印机在运作时发出的摩擦声,可见他又在从事夜班工作。
外商投资促进中心到底靠什么吸引外资?
王超在区里的外商投资促进部门工作,2022年引进的外资数额比前一年减少了三成七。他跟我说,过去只要用"免税两年、减半三年"的优惠政策,外资公司就会争相前来安家,如今即便是特斯拉这样的知名企业,也要对比好几个城市的资金扶持方案。去年秋天,他们持续关注了半年的德国新能源汽车项目,结果被邻近省份靠着"产业基金搭配特别建造的厂房"的策略抢走了生意。
地方政府如何打造有竞争力的外商投资服务体系?
今年春节过后,情况发生了变化。新任的区级副行政领导带领工作人员前往苏州工业园区进行考察,随后立即启动了"优化外国资本投资环境专项行动"。这项行动力度很大,整合了包括市场监督、海关在内的十二个相关单位共同参与。王超首次了解到,外资公司注册能够实现四十八小时完成整个流程。三月份,日本一家精密仪器公司到访考察,从抵达机场开始就体验了周到安排:配有专属接待人员,提供中英日三种语言文件,运用VR厂房展示装置,参加了政企间的早餐交流,领取了针对性强的政策指导材料。
当前外商投资最关注哪些营商环境要素?
今年五月,我到访他的工作地点,看见墙上有幅尺寸很大的"外国公司难题分布图"。王超讲,当下外资最关心的已经不再是财政补贴,而是供应链整体性、知识资产维护这些"软性条件"。他们机构刚协助一家法国护肤品公司外商投资促进中心,联系了本地三家包装材料供货商,仅运费支出外商投资促进中心,就比在南方建厂节省了百分之十五。上周促成区内高校和德国企业合作建立了实验室,这种集研究、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服务模式,是当前吸引外资的利器。
外商投资促进中心如何应对产业链转移挑战?
七月份东南亚考察团到访的时候,王超在展厅布置了一个沙盘模型,运用AR技术展示了从原料获取到成品外销的整个环节,着重强调了京津冀两小时配送网络的价值。后来听说,马来西亚的商人针对智能仓储部分的演示反复录下了十几段影像资料。这个月该公司最终确定将亚太区域配送中心建在本地,首期投入资金达到了2.8亿美元。
前天聚会时,王超拿出手机向我展示信息,说明今年前八个月实际吸引的外资比去年增长了百分之二十一。他边说边自己先笑了,提到现在他们推行"为外资企业全程提供服务"的政策,从合同签订到员工子女上学全都负责。上周刚为一家韩国公司的高管联系了国际学校,对方寄来的感谢信比荣誉证书还要大。
酒盅相击之际,忆起他工作场所最近添置的那幅墨宝——"种梧桐"三个大字笔力雄健。这位原先为业绩目标辗转反侧的业务人员,现在言谈话语不离"环境优化"、"价值提升"。这大概就是当前吸引投资的一种写照:等到扶持政策效用慢慢减弱,优质的服务才是真正的优势所在。
各位从事招引投资工作的同仁,你们是否感受过相似的转型难题?诚邀大家在留言区交流实际做法。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内容有价值,请记得点个赞和关注,后续将为大家揭示更多关于服务外资的深层技巧。